學西語還是法語好呢?

如果你想我一樣是文科出生,想在英文外多學一項語言,浪漫地希望自己可以讀讀原文書,更了解西方文化的話,要學西班牙語還是法語呢? 這真的是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呢!讓我們看看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巔峰分別在甚麼時刻!

回溯一下歷史,西班牙語和法語在人文歷史的發展上最大的一個差異是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的權力,在法國區域,地方貴族與教廷之間的持續混亂關係使宗教裁判所難以有絕對的影響力。法國在17世紀時轉為君主專制(Absolute monarchy),地方貴族從此轉變為文人階級,他們寫作、繪畫和進行哲學思考;而在西班牙呢?在西班牙歷史中,宗教裁判所根本就是大魔王,它在皇家基督教權威下運作,由神職人員和教團組成,並且獨立於羅馬教廷,長久以宗教為名實行文化專制,來鞏固君主與教會權威,造成長久全面審查使得西班牙的文化發展都與君主制或教會有關,常看到的是委託創作。即便可以接受新作品,都必須避開了宗教上不被認同的東西,在征服拉丁美洲這塊大陸後,較自由跟反叛的文化反倒傳到拉丁美洲這塊大陸上了。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的入侵影響了整個歐洲,法國帝國企業傳播到非洲和亞洲。西班牙呢? 法西戰爭之後,西班牙敗退,19世紀後拉丁美洲獨立,就弱下去了,接著西班牙內戰(1936-39)又是一個無敵內耗,接下來長達40年的佛朗哥政權,盡管偶爾也存在著社會運動,跟英法工業革命以來,以自由主義為名,西班牙在那段時間保守到不行。

早期對於西班牙領土的概念更多地是地理概念而非政治概念。跟其他歐洲文化相比,西班牙對文、史、哲學的貢獻是更早的,都是前伊斯蘭西班牙(Islamic Spain/711-1492年)的重要人物:Cordoba的哈里發Abd-ar-RahmanIII(889/91-961年),以及Averroes(1126-98年)和Maimonides,(1135-1204年)處理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哲學,並早於所有基督教領土的學者開始研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也因為他們,經院哲學 (Scholasticism) 得以在歐洲蓬勃發展。16世紀初的西班牙有伊拉斯謨主義 (Erasmism),但伊拉斯謨挑戰了教會的一些做法,也被宗教裁判盯超慘。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跟君主政權結合的宗教裁判所繼續審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言論自由。

法國的哲學發展比西班牙慢許多,我們現在知道的法國哲學家也大多是十七世紀出現,如17世紀的笛卡兒、18世紀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而在20世紀現象學者Emmanuel Levinas、梅洛-龐蒂等存在主義學者沙特、人類學結構主義者Lévi-Strauss、後現代主義學者福柯或德勒茲等等,重要的是,這些學者們在大學學科中占有主導地位,如果你讀懂原文書,研究文學、哲學回國,那直接也就是個很大的優勢啦!

法西相比,在哲學上,法國絕對站著主導地位;在文學上,西班牙語文化則佔了上風,優勢在於西語世界的文學覆蓋面廣泛。單就老歐洲相比,西班牙 “黃金時代”的巔峰之作如Miguel de Cervantes的《唐吉訶德》,劇作家跟詩人:Lope de Vega, Calderón, or Tirso de Molina,法國的文學高峰也有中世紀的英雄史詩chansons de geste ,18世紀伏爾泰、19世紀福樓拜、17世紀劇作家Molière, Jean Racine…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雖然西班牙文化主導地位下降,但拉丁美洲各國獨立後,在文學創作方面逐漸展露頭角。佛朗哥政權在西班牙內戰的勝利也導致西班牙文人大量流亡到拉丁美洲,主要到了阿根廷和墨西哥,在那裏文學界、雜誌和出版社多方合作,比如著名的Sudamericana出版社、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百年孤獨》(1967)、Jorge Luis Borges 跟Julio Cortázar的短篇小說。

著名的文學差異,在歐陸,如法國,是哲學家們去涉獵文學、戲劇,薩特和Albert Camus這些存在主義者的名字往往比同時期感性的法國作家有名太多,而拉丁美洲的作家們則是很魔幻拉美,通過虛構歷史情境進行哲學思考。比如Borges以形而上學轉化為短篇小說,而Alejo Carpentier用他的小說嘲笑了歐洲的拉丁美洲夢。

聽完是不是覺得多會一種語言在自己的文、史、哲的發展上會更有意思呢?

You should learn Spanish or French?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