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當多語人士需要快速反應時,就可能會出現語言混淆的情況。例如,當他們正在使用一種語言說話或聽某件事,卻被問到一個問題時,他們的大腦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轉換到另一種語言,導致他們用當下使用的語言回答。 這時,他們可能會不假思索地使用最先想到、最方便或最能描述情況的詞彙,即使這個詞彙來自另一種語言。
但你想知道多語者會不會變聰明或是有雙重人格吧? 讓我們看下去。
多語對大腦活動有多種影響:
當一個多語者說話時,即使他們只使用一種語言,但他們知道的所有語言都處於活躍狀態。例如,一個會說法語和英語的雙語者想說“狗”時,不僅“dog”會被激活,它的翻譯對應詞“perro”也會被激活。 這些語言可能會互相干擾,例如在不該出現的時候突然出現在對話中。 這種干擾可能表現為詞彙、語法,甚至口音上的混淆。 例如,當你在說英語時,可能會不小心說出西班牙語單詞“pero”而不是“but”。或你在說台語時 ,假設不是你的最優勢語(主導語言),就更容易被你正在學習的語言,尤其剛起步的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給打斷。
抑制非目標語言:
多語者透過一個稱為抑制的概念來抑制非目標語言,這個概念是指抑制不相關的語言。 當一個多語者想要說話時,他們知道的語言可能同時處於活動狀態,即使只有一種語言被使用。 這些語言會互相干擾,例如在不應該出現的時候突然出現在對話中。 抑制有助於多語者區分他們所學的語言。
當這個控制系統失效時,就會發生語言干擾和失誤,例如,當一個人應該說另一種語言時,抑制不足可能會導致該語言「出現」並造成干擾。中英夾雜「晶晶體」台式英文就是這種現象的例子。
主導語言反轉:
主導語言反轉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最強勢的語言(第一語言)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受到影響。
這樣的狀況在精神科的實驗中觀察到,再命名顏色的任務中,參與者在從第二語言切換回第一語言時,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記起顏色的單詞。
研究表明,在混合語言時,多語者會進行一種平衡動作,抑制較強勢的語言以平衡,有時甚至會過度抑制。例如,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在說中文時,可能會因為抑制英語而比平常說話速度慢。
換句話說,多語者會試圖讓兩種語言都同樣容易使用,抑制較強勢的語言以促進混合。 然而,他們有時會「過度」抑制,導致他們說母語的速度比平常慢,或即使看著文字,多語者在朗讀混合語言的段落時,也可能會不小心說出另一種語言的單字。 這是因為在語言轉換過程中,大腦會試圖平衡兩種語言,導致較強勢語言遭到抑制,有時甚至會過度抑制。在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當成年人沉浸在新語言中時,他們可能會更難想起母語的單字。
當雙語者在同一次對話中從一種語言切換到另一種語言時,他們的發音可能會受到語言混合的影響。比如:正確地閱讀第一語言,但卻帶著錯誤的口音。
研究顯示,與單一語言者相比,多語者在處理母語語法時,大腦的活動模式不同。 以大量使用英文的中文母語者為例,曾經到英語國家居住或學習的雙語者,更有可能因為某些句子不符合正確的中文語法,而將這些句子是為錯誤的。在國外居住的越久,他們在看到語法正確的中文時,大腦活動模式與生活在英、美、加、紐、澳的英語母語人士類似。
認知優勢:
許多研究者認為,管理多種語言的競爭關係可以訓練多語者的認知控制能力,使他們在執行功能任務中表現更出色。
說多種語言也被認為與延緩癡呆症狀的發生有關。
你是多語者嗎? 以上情況你符合幾個呢?
